为什么“不听话,就要打屁股”?原来是唐太宗的杰作

为什么“不听话,就要打屁股”?原来是唐太宗的杰作

▲古代杖责“打屁股”。(图/翻摄微博)

《唐律》更把“杖刑”分成了“杖六十”“杖七十”“杖八十”“杖九十”“杖一百”五个等级。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,法律条文是一回事,但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,有时皇帝上来脾气,还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。比如唐玄宗在位时,一怒给官员“杖刑”,都是常见事,比如御史蒋挺,就因说了句真心话,就被活活“杖死”在朝堂。

此后的1200多年,官府惩戒罪犯杖打屁股,有时候还会脱下罪犯的裤子,裸着下身行刑,借此让罪犯倍感羞愧。

▲唐太宗李世民。(图/翻摄自百科词条)

相比之下,宋朝在“杖刑”的执行方面,比唐朝要严格的多,基本是该怎么打就怎么打。但“杖刑”的应用也更广,常用于其他刑罚的附加刑,比如流放等刑罚,都要附加一顿“杖脊”。甚至还有“重杖”,专用执行死刑。

北宋的“弟弟”辽国,也开发出了新的“杖刑”工具——沙袋。五十至三百的“杖刑”,都是用熟皮包裹的五十斤沙袋来击打。

然而,在宋朝的军队里,“杖刑”的应用,却是十分泛滥。一级压一级的军官们,常把“杖刑”当成立威手段。两宋军队打仗不给力,“杖刑”袍泽却是相当积极,也终于造成了严重后果:宋孝宗年间,志在恢复河山的宋孝宗,大力提高军官待遇,鼓励武举们从军,却不料武状元林飙等人纷纷拒绝——宁可一辈子仕途无望,也绝不去军营里挨打。

“杖刑”这个刑罚,虽说主要用来惩治奸恶,也常用来打官立威,但很多时候,也常被滥用。一支威武的刑杖,有时就是惩治百姓的名目。比如在明清年间,不止犯罪会被“杖刑”,甚至有时候横征暴敛,也往往是“杖刑”开路。

直到民国时期,孙中山认为“打屁股”处罚是一种很严重的污辱,才停止这种惩罚,但“有错打屁股”的做法仍流传至今,成为父母教训小孩子的手段。

参考资料: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